广州杠杆配资 /
雨后的夏日
各式各样的野生食用菌如春笋般
在云南的秘境山林里现身
在云南流行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叫一个云南人
8点起床上班,他可能起不来
如果你叫他8点去捡菌子
他可能4点就在山上打着电筒等你了”
更有人诙谐地说:
每到雨季
“云南人一半在山上采菌子。”
近年来
云南开辟采菌游路线
“云南人上山捡菌”“沉浸式捡菌子”等
话题火遍全网
成为流量密码
省内“采菌”相关搜索量
同比暴增近一倍
7月的云南,雨后山林间的野生菌菇开始大量生长。“来云南采菌子”悄然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游客们在当地向导的组织下走进山林,找寻菌子的身影,沉浸式享受山林野趣。
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云南省内“采菌”相关搜索量同比增加近一倍。
由于野生菌种类繁杂,又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游客们自己采摘的野生菌并不会拿来食用,但是组织方会安排大家在旅行过程中吃上一顿美味的野生菌火锅。安全采摘、安全食用、趣味科普,从6月初开始,长达五个月的采菌周期,为大理“采菌游”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用这种方式感受大理的慢生活。
图源:保山新闻网
采菌定制旅游团
边玩边采菌
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 张大伟表示:“从后台的数据情况来看,截至目前,国内的游客前往云南预订的订单量环比上个月增长了30%,其中采菌的产品(订单量)环比上个月增长超过了6倍。”
张大伟介绍,目前推出的采菌子产品多以一日游为主,有些景区会根据当地特点,推出“采菌+旅游”的丰富形式。
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 张大伟:“从供给的情况来看,一日游的产品涉及到的采菌行程比较多,部分的商家会在周边徒步或者登山、踏青的产品中,加入采菌游的行程。比如我们看到像丽江拉市海,采菌加上骑马;还有腾冲高黎贡山的徒步加采菌,这类的产品整体都比较受到游客的欢迎。”
除了旅行社,一些旅游博主也发起了捡菌子旅行团。采菌时间从6月份持续到8月底,旅游团人数在4到15人左右,价格在每人100元到300元不等。博主介绍,在行程安排上,除了趣味性,还会加上科普,以打消有些游客的疑虑。
户外研学 “包山采菌”
促进绿色发展
过去,无序采挖造成野生菌产量下降。而如今,云南多地探索“包山采菌”制度,通过分片竞包的方式,将集体山林野生菌采摘权承包给有能力采菌、护菌的人统一管理、采摘、销售,规范采摘可有效减少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采摘野生菌 记者 何宣颖 摄
昆明市宜良县阳宗海林场小白龙社区村民李成林每年交给林场承包费10万元,包下接近1万亩的山林,在汤池镇开了寻山来餐饮农家院,6月至11月,以经营包山采摘野生菌和农家乐为主,每周接待游客400人左右。去年采摘季结束算账,除去承包费和人工费能挣5-10万,包山养菌拓宽了群众的致富渠道。
采摘野生菌 记者 何宣颖 摄
除了“包山摘菌”的运营模式,有的旅游公司还推出了“云南采摘野生菌一日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一个全新的旅行体验。
近年来
由于资源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
野生食用菌价格近年来一路走高
上山捡菌也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手段
与此同时
受经济利益驱使
野生菌不成熟采集、过度采集
破坏菌塘、采集幼小童菇
和老熟蘑菇等掠夺性
破坏性采摘依然存在
收购商收购幼小童菇
和老熟蘑菇现象严重
群众上山“一窝采”
“一扫光”的方式采摘野生菌
致使野生菌资源遭到破坏
一些地区的野生菌产量
和质量不断下降
再这样放任下去
当地的野生菌资源只会越来越少
那么
采摘野生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采集后要进行覆土
保护菌菇出菇点
生物学博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叶磊表示
野生菌采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个人安全,出发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天气情况,做好准备;
■规避风险,不采摘高风险菌属,如鹅膏菌等剧毒物种较多的属,难以分类的、不明确的菌类不要采摘,更不要食用和售卖;
■注意保护野生菌的原生环境,不要造成污染和植被破坏;
■出菇前或出菇后的成长期和恢复期不要去干扰真菌生长;
■菌菇出菇点的保护,采集后要进行覆土,把苔藓或者凋落物放回去,以确保本体菌丝不受干扰和损坏;
■不要采摘太嫩小的、不成熟的菌菇,要给它们成熟和散播孢子的时间,保留部分子实体作为繁殖器官,不要一网打尽地采;
■保护围绕菌菇的完整生态链,很多真菌子实体依赖于动物捕食行为传播孢子,腐朽后的子实体也促成土壤环境的养分循环,故要留下一部分菌子保证其生境的生态健康;
■留下“医治”样本,采菌子后拍照和留样品,如果发生中毒能给医院治疗提供帮助。
遵循科学的采摘原则
避免过度采摘
据专家介绍
在森林食物链中
野生菌属于其他动物的食物
据报道,当天,美国特勤局的声明称:“7月13日晚约6点15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县举行的竞选集会上,一名疑似枪手从集会场地外的‘高处’向演讲舞台开了数枪。”随后,特勤局人员“制服了枪手,目前其已经死亡”。
如果过度采摘
会影响以野生菌为食物来源的动物
以及昆虫对真菌孢子的传播
导致其它物种的减少
同时影响真菌的分布范围
保护原有的森林环境,让苔藓、土壤恢复,采摘时不要伤到树根。采摘鸡枞时不要伤到白蚁穴,最好把菌子的根部留住。很多名贵野生菌如松茸、奶浆菌等,都需要一定年龄的树根作为共生基质,保护树木实际上就是在保护野生菌资源。如果是鸡枞则不要伤到白蚁穴,因为像高等土栖白蚁群在地下要组建支持鸡枞菌出菇条件的菌埔,需要发展多年的时间,所以采摘这类野生菌的时候不要深挖。
另外,对于松茸等名贵食用菌,资源保护的重点之一就是不要采摘童茸,待其开伞后再采摘。因为童茸还未散播孢子,尽量等到它开伞孢子散开以后再采摘,才不会影响其后续的扩散繁衍。如果是一大片菌子,不要全部采尽,要留一部分子实体散播孢子。
关于松茸的采摘,2022年6月,迪庆州曾出台过相关通告,禁止任何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个人非法采集、出售、收购、运输童茸和开伞松茸。擅自非法采集、出售、收购、运输的,一经查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注:松茸童茸指长度小于5厘米的松茸,开伞松茸指松茸子实体菌帽完全展开的松茸。)
最后,如果不是吃或者保存标本的话,不要随便乱采野生菌。遵循科学的采摘原则,避免过度采摘,合理利用资源,让野生菌得以繁衍生息。
合理开发利用 自觉保护生态
过去,村里人不等野生菌长大就采,卖不出好价。遇到开伞老茸也不放过,导致孢子来不及播散,野生菌繁殖受阻,就连采挖也不规范,不是摘后覆土,而是用铁耙子连根挖,导致菌塘受到破坏,松茸等野生菌产量断崖式下降。
如今,云南探索以“包山采菌”制度,促进绿色发展,为野生菌人工促繁、人工增产创造了条件,还带动了村民致富。村里蹚出了一条“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野生菌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其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只能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森林环境中。因此,务必要保护好共生林木和土壤结构,维持野生食用菌种质。野生菌虽然无主,但采摘野生菌应适度,自觉做到生态采摘,不要采摘幼小菌,合理采摘商品菌,适当保留成熟菌。禁用锄头等铁质工具挖掘,尽量减少对菌塘和子实体的破坏。采集后回填原土,保护好菌塘和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野生菌产业保护重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是长期持续享用这一珍稀资源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发展好,索取无度只能适得其反。因此,要保护好野生菌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禁止对野生菌和野生菌生长的林地喷洒农药、化肥等物质。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菌主产区,可采取封山育林与育菌相结合的保育促繁措施,通过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和生态采摘,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野生菌提高产量和质量营造优质生态环境,实现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发展。
来源:观云里、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云南新闻网、云南网、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丽江读本等
编辑:姜蕾
审核: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在线配资平台怎么样
菌子松茸野生菌菌塘云南发布于:云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